各位 BD ,商務談判破局是因為你不知道要問「這個問題」

在聊談判這件事情,我一直有一種不真實感 可能是電影看多了,以前對談判這件事的理解,就是大哥帶著一群小弟去茶樓,跟對方在一張桌子的兩端坐著,而劇情的發展通常都是一言不和,一方悻悻然的離去,不然就是雙方開始火拼,變成幫派鬥毆的場景。 但我覺得談判,其實是一個協商的過程,透過溝通和對話,讓兩個原本不理解彼此的人,可以多一些理解,甚至有可能還是不理解,不過雙方可以多些同理心,延續對話,達成雙方共好的局面。 不過在商場上,傳統的觀念多半會是「不是你死,就是我活」,怎麼可能有共好這種事?一塊餅就這麼大,一方分得多,另一方就肯定分得比較少, 但一定是這樣嗎?其實未必。 從零和賽局到無限賽局的差別,只在一念之間,你想的是要向資源有限的人去索取資源,還是和對方併肩一起思考,如何去獲取市場上無窮無盡的資源? 這邊舉個例子,在與外部合作夥伴合作,往往很多時候,總是事與願違或不盡如人意。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?今天你是乙方的業務,你在跟客戶溝通時,客戶說「這個功能,希望在 2 個月內可以完成」。 但你回去跟產品部門的同仁經過一個下午的激烈爭辯和討論後,結論是「不可能,這個功能最快最快也要 3 個月才能夠完成。」 你心中知道客戶絕不可能接受這樣的答案,所以開始跟產品部門爭論,討論著加人、加班等各種手段及方法,但往往還是無法解決問題。

各位 BD ,商務談判破局是因為你不知道要問「這個問題」
各位 BD ,商務談判破局是因為你不知道要問「這個問題」

為寫作而寫作?不如不要經營個人品牌!

學習學習再學習,輸出輸出亂輸出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輸出這件事,我指的輸出是寫文心智圖做圖卡等等…最近在社群上看到很多人都開始練習輸出。 可能是為了學習成長,可能是想經營個人品牌,過去我也有部分時間在做這件事情。輸出會成長的原因是,讓人清楚意識到,自己沒什麼實力,也寫不出什麼好內容,就會更努力去學習,所以大家會勸別人多輸出。只是最近讓我很納悶的是 很多人好像比較在意有沒有輸出,而不是自己有沒有好好學習和提升實力。 以武俠小說來比喻,就像是有個人只練華麗的劍招,挑水砍柴紮馬步練內功等乏味的過程,都毫不猶豫的直接跳過。只練劍招的人,不出半年很快地,就能去民間市集開始耍耍劍,這麼做會得到平民老百姓的掌聲和歡呼。 但久了後圍觀的人愈來愈多,耍劍的人愈來愈心虛和害怕,怕圍觀民眾中有真的高手早已看出破綻。也怕哪天有人上來踢館,被看穿自己只是個紙老虎。圍觀的群眾就是流量,而耍劍的人就是不在意學習的人。 很多人聽到成功人士勸大家要練習輸出,就開始一頭熱的輸出個不停,但這些成功人士,大多是在工作上面臨過許多挑戰,透過大量的閱讀和學習,應用知識解決重重難關,才成為成功人士,接著才開始輸出,又變得更成功。

為寫作而寫作?不如不要經營個人品牌!
為寫作而寫作?不如不要經營個人品牌!
迪哥筆記|DigNote

嗨!我是迪哥!社群x科技x活動人! 從活動平台的產品經理到教育科技公司營運長,8年的互聯網旅程持續進行中。 專長是商業開發、商務簡報、產品策略與平台營運! 在這會分享我職涯成長,一路上的心得和收穫! 喜歡我的文章,不要忘了追蹤我的 Medium 哦